更多+

1988年   省市批准筹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1年   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

2000年   经国务院批准,在成都高新区设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区。英特尔落户,大型全球高科技企业纷至沓来。

2006年   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创建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试点。

2010年   国务院批准设立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新加坡与四川省政府签约共建新川创新科技园。

2015年   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

2016年   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规划总面积44平方公里。

2018年   成都高新区南部园区规划确定为成都新经济活力区。

2020年   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成都高新区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规划总面积60.4平方公里。

总体布局

成都高新区现有面积237.22平方公里(其中与成都市双流区合作共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44平方公里,与成都东部新区合作共建未来科技城60.4平方公里),依托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成都新经济活力区、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和成都未来科技城五大产业功能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高新南区——面积87平方公里,涵盖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和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高新片区。

成都天府软件园是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商务部认定的“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目前已成为中国西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中国西部创新创业的核心聚集区。

新川创新科技园,是四川省与新加坡打造的中国西部首个中新合作共建园区,重点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安全、新医学产业,正加快建设成都5G智慧城,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5G创新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和国际合作示范园区。

瞪羚谷数字文创产业社区,作为成都高新区围绕新经济重点发展方向建设的六大产业社区之一,正着力打造为中国(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基地核心区。目前已签约入驻腾讯新文创总部、爱奇艺潮流文化坊、可可豆动画影视等多个头部文创项目。

中国-欧洲中心位于天府大道中段,是一座高192米的“人”字造型地标建筑,是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永久会址。目前已吸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创新示范项目、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四川代表处和丹麦霍森斯市成都代表处等10余个国际机构类项目入驻。中国—欧洲中心内设置的云端音乐厅和多功能小剧场,是成都知名文化地标。

成都交子公园金融商务区(9.3 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建设,其中6.38平方公里位于高新南区,2.92平方公里位于成都市锦江区),定位于打造全国一流的创新金融中心和引领时代潮流的世界级商圈,以金融、时尚消费为主导产业,为成都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国际消费中心提供重要功能支撑。

高新西区——面积43平方公里,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主要承载区,聚集电子科技大学、成都锦城学院等高等院校5所。

位于成都高新西区的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高新片区),于2010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21年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819亿元(其中高新片区实现进出口总额4992亿元)、连续4年保持进出口总额全国第一。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面积4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与双流区合作共建,是成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集聚空间。围绕“5+N”模式,确定生物技术药、创新型化学制剂、高性能医疗器械、生物服务和大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聚焦新型疫苗、体外诊断、药物研发及生产外包等14个子行业, 致力于建成世界一流生物产业园区。

依托400亩永安湖生态绿心、锦江优质水资源及植被繁茂的生态本底,打造生物城中央森林公园,将城市建在森林中、将实验室建在花园里,实现“开门见田、推窗见绿”。

截至2021年底,落户项目已达170个,其中包括5个“诺奖”团队、4个国家级院士团队和5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成都未来科技城——面积60.4平方公里,由成都高新区主导开发建设,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紧邻天府国际机场,被定义为成都国际枢纽首站门户,是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的重要载体。

总体定位为国际创新型大学和创新型企业汇集区,加快构建以消费电子、人工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制造为主导,航空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高质量打造国际一流应用性科学中心、中国西部智造示范区和成渝国际科教城。

主导产业

成都高新区围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和新经济三大主导产业,构建涵盖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的“3+2”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着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当前,成都正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明确20条产业链。其中,成都高新区承担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高端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航空经济、金融业、会展业等10条重点产业链的建设任务。

为此,成都高新区明确未来五年推出总计3000亿元产业基金,广泛征集产业发展“合伙人”。其中, 2022年将组建600亿产业基金,40%的规模投向电子信息产业,20%投向生物医药产业,20%投向新经济产业,20%投向包括现代服务业及未来产业在内的其他产业,尤其将聚焦硬核科技和先进制造业项目,进一步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现有世界500强企业132家,累计培育上市企业51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3312 家。汇聚各类人才超70万人,平均每年新增外来从业人员超10万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户近5万人。各类人才创办科技企业超5万家。

  • 电子信息
    产业

    聚集英特尔、华为、京东方、戴尔、德州仪器、富士康、奕斯伟、业成科技等一批国际知名企业,形成了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以及网络通信四大产业链,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版图占据重要一极。2021年,150家电子信息规上工业企业累计产值4702亿元、增长24.2%,37家规上IC设计、储存设备和无线产品研发类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收156.4亿元、同比增长38.8%。

  • 生物医药
    产业

    建有全国首个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聚集赛诺菲、艾尔建、倍特、蓉生、地奥、迈克生物、美敦力、成都先导等近3000家企业,初步形成现代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剂、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集群。2021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25%,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第四,推动四川省首个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落地,成为全省唯一获商务部批准的生物医药产业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

  • 新经济
    产业

    以新川创新科技园、瞪羚谷产业社区、骑龙湾产业社区、中国-欧洲中心和天府软件园六大产业社区为抓手,聚焦游戏电竞、在线视频、数字音乐、网络信息安全、工业软件、无人机、智能网联、XR扩展现实等新经济细分赛道,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经济策源地。汇集各类新经济性质企业达11万家,累计培育平台生态型龙头企业3家、培育独角兽企业(潜在)17家、瞪羚企业653家、种子期雏鹰企业805家。2021年,488家规模以上新经济属性服务业企业实现营收1252亿元,同比增长26.1%。

公园城市建设

成都高新区正以“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为目标,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新型城市形态,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公园城市建设的步伐。

全力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2021年新开办幼儿园21所,新增学位7380个,学前三年入园率达99%以上;新开办中小学5所,新增学位8250个;新增“三甲”综合医院2家、三级眼科医院1家。截至2021年底,全区中小学58所,幼儿园143所;全区医疗机构955家,其中医院33家;累计建成投用绿道里程达329公里,建成10个城市公园、41个小游园微绿地,交子公园社区、骑龙湾等8个公园社区和交子大道片区、铁像寺水街片区5个重点示范街区高水平建设。

从2022年起,实施“向阳花开”三年行动计划,发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多元共融的托育服务,切实提升辖区群众对学前教育、托育服务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营商环境建设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打造营商环境“六大生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大幅提升,2021年新增企业市场主体7.17万户、总数达到27.94万户。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打造了工程建设“一站式”审批审查服务中心,集中集成项目审批链条全部事项,重大项目建设“拿地即开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60个工作日办结。探索商事主体登记确认制改革,企业开办一站式综合服务,企业设立登记实现“零费用、4小时、最多跑一次”。于全国率先开展“一业一证”改革,20个行业实现“准入即准营”。

营商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开展政务服务综窗改革,推出区块链授权证明、区块链印章服务,630余项事项“无差别”一窗受理, 480余项事项可跨区域办理。打造“数字税务员工”,综合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率达98%,让纳税人办事更轻松、更智能。开展政府采购意向公开,政府采购合同授予中小企业比率达90%以上。

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打造盈创动力融资服务模式,构建债权和股权产品融资链。建设“高新通”线上企业服务平台,实现企业诉求闭环管理。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实现政策找人,企业无需申报、符合条件即可拨付奖励资金。建立“金熊猫”科技企业创新评价系统,对科技企业分类量化画像评价,助力中小科技企业脱颖而出。

营商法治化水平显著增强。打造“直接立案、同步审查、即时裁定、当场送达”司法确认流程,实现解纷调解案件1小时办结。对买卖合同纠纷建立专门审判团队、专门台账、专门通报“三专管理”,平均审理天数缩短12天。实施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维权成本高、取证难等难题。

以多样化园区合作模式,挖掘国际合作潜力,推动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不断深化。重点打造新川创新科技园、中韩创新创业园、中日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三大国别合作园区,将产业、人文、生态高度融合,形成高新国际合作新地标。

发展目标

面向“十四五”新征程,成都高新区将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以助力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锚定“加快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增长引擎、中西部的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全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充分发挥“五个主担当”作用,在“建圈强链”“科技创新”“开放协同”“做优做强功能”“深化改革”“品质营城”六个方面聚力攻坚,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